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我国首批985、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众多高精尖人才,这些人才的领域涵盖了政界、商界、学术界等多个方面。这些从哈工大走出的校友,无论是在国家层面的奉献和报效,还是在个人层面的本职工作和对母校的回报,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在此,仅对其中两位杰出校友进行简要介绍。
王兆力,现任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他在1984年至1987年间,在哈工大管理学院就读,并取得了管理工程工学硕士学位。我曾有幸聆听过王书记在哈工大的讲座,主题主要关于哈尔滨人才培养及相关优惠政策。他详细阐述了工大和市里如何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美丽龙江的建设中来。听完讲座后,每个人都深受鼓舞。
李继耐,为我国航天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航天员杨利伟曾在哈工大演讲时表示:“在我工作的周围,有近40%的人是哈工大毕业生。”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就是其中的一员。李继耐教授毕业于哈工大工程力学专业,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一路晋升,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这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在解放军管理方面,李继耐教授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我国航天事业达到国际前沿水平,提升了我国的军事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大大缩短了我国向军事化强国的过渡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2018年全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9名,在2018年黑龙江省高校排名中位列第1名。哈工大是一所理工类大学,在2018年理工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名。以上数据仅指在全国所有公办本科院校中的排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或HI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它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主要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
扩展资料:
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光学、电机与电器、物理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飞行器设计、环境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思索
一旦决定考研,选择报考志愿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我们不能毫无准备地参加考试。在考研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研究自己的选择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总的来说,志愿分为两种:专业和学校。而专业和学校的选择永远是一个热门话题。有时候,直接点说,这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选择。热门的专业、名牌的高校,无论何时都是大众的情人,时代的宠儿,永远受到众多考生的青睐。因此,有时候大家的选择往往会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想报更好的,担心考不上;选择有把握的,却又对它不够好而遗憾。有时候由于自己一时选择的失误,或者与自己的理想失之交臂,或者本应该能够上一所比较好的学校、比较好的专业,结果却上了一所不怎么样的学校、不怎样的专业。显然,不同的专业、不同考研经历的人其看法各有不同。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报考志愿呢?
首先,在报考之前,你要先想好以下几个问题:
1.你最向往哪所院校或研究机构?
2.你有为了考这所院校而不惜一切的决心吗?万一第一年考不上,你的意志能否坚强到一直考上为止?
3.你觉得你的实力能使自己在许可的年限(如三年)内考上吗?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理性一点,报考一个相对容易的院校,或者干脆就不要考了。要知道考研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与其高估自己,鸡蛋碰石头,倒不如静下心来找个好工作。
在这些问题上对自己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真正地开始选择自己的志愿了。
目前,我国共有各类高校1000多所,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开办研究生院(包括由科技部主管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校不过100所左右。无疑,这些具有研究生院资格的学校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它们的科研实力、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在全国来说都是排在前面的,将来毕业所拥有的校友资源也最为丰富(这里想提醒各位的是千万不要忽视校友资源的作用,它将来会给你很大的帮助)。每年报考的学生也多,将来从这些学校出来前途也相对比较不错。
在这些学校中,又大概分为几个档次:
第一类,就是所谓的名校,即国家教育部钦定的“2+7”:定位为世界一流的清华和北大,定位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的复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和哈工大。它们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重点,是重中之重,能到这些学校深造是很不错的选择。
另外,中科院的实力也是相当不错,毕竟它代表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水平,也和以上9所高校一样,代表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最高水平。其研究生院下属的大部分研究所待遇都很不错,不仅可以不用交昂贵的培养费,而且每个月给学生补贴的生活补助也较其他普通高校为高。对于那些家庭不是很富裕,而且喜欢踏踏实实地做些学问的同学来说,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第二类,就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自主定线的除了以上10个科研院校(“9+1”)的学校,即所谓的重点,也是很不错。这些学校的名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像北京的人大、北航、北师大、北理工,天津的天大、南开,上海的同济、华师,南京的东南、南航,武汉的华工、武大,成都的川大、成电,西安的西工大、西电,广州的中山、华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类,就是“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的一些高校(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学校)。有关名单,大家可以从相关网站上查到。
考生如果报考的话,建议尽量选择这些学校。一来它们的专业实力较强,名气比较大,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都不错,社会认可度比较高,发展潜力较大;二来它们是自主招生,有些东西比较标准化一些,而且它们往往在其他院校之前招生,实在不行可以调剂,同等条件下一般较普通学校考生优先考虑。
二、注意问题
选择学校的时候,必须关注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历年招生情况(包括报考和录取的人数),必须看清楚目前的考研形势。从90年代初开始,考研年年升温,考录比例一年一年拉大,尤其一些名校的热门专业。也就是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可有些朋友就是不顾这样严峻的事实,盲目报考名校,结果呢?十之八九分数低到羞于告人的地步,而且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去想考研的事了!这样的心态可算是极端,我们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情况,量力而行。
一般说来,我们在报考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情况:
(1)历年推免生所占的比例:推免生比例过高的学校,由于可供考取的名额过少,无形中提高了考取难度,一般不应选报。
(2)历年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的比率:应尽量选择比率大的学校报考,考取率较高。
(3)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考取率较低,一般不应选报。
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供求的影响,文科类的法律、工商管理、金融经济、MBA、会计,理工科类的医学、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社会需求量比较大,找工作普遍比较容易,待遇薪水也比较高,属于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通过最近几年的报考情况分析,可以看到这些专业报考的考生往往很多,竞争十分激烈。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能仅以报考人数的多少来衡量竞争的激烈程度。报考人数的多少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开设该专业的学校数量和专业在各个学校中的规模。通常,热门专业在多数学校都有设置,且属于大专业范畴,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学校的竞争都十分激烈。考生应进行全面分析,不应仅凭报考人数来判断专业的热门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同时,考生不应盲目追随热门专业,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建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往往决定了未来职业的方向,因此,选择喜欢的专业至关重要。如果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即使成功考取研究生,学习过程也会变得乏味,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也难以取得成就。相反,选择喜欢的专业有助于培养兴趣,发掘个人潜质和特长。
其次,建议选择与大学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由于大学期间已经积累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会更为顺利。此外,将来从事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最后,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实力。只有认清形势,了解自身实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提高成功概率。实力并非指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而是指意志力、智力、复习时间、试卷难度等因素决定的水平。如果自认为实力较弱,最好选择本专业,以便有更多时间弥补劣势学科。如果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且实力不强,最好选择自己喜欢且竞争力较小的专业。
如果基础扎实,且早有换专业打算,可以考虑跨专业考研。但跨专业考生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不同专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跨专业考生需要在专业课方面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弥补与本专业考生的竞争劣势,最终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