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在活出自我吗?究竟为何要追求那理想中的生活?请不要去干扰那些怀抱梦想、在个人道路上不懈奋斗的人,更不要对他们那些你不理解的行为冷嘲热讽。这并非仅是为了保护他们,更是为了保护你自己。因为当这些人实现梦想之时,你不会因此陷入尴尬和难堪。
多年之后,当你对当初的选择感到懊悔,当你对当初的行为感到困惑,当你抱怨自己与他人一样平凡,当你开始感叹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时,请不要责怪社会和他人。因为你从未真正成为自己,你盲目地随波逐流,从未认真思考过自己想要什么,又怎能要求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的华政好友,大三大周,上周末去考中级口译,之后来学校给我送东西,顺便开心地说她考得还不错。兴奋过后,我问她是否想成为同传?她犹豫了一下,说不知道,也许吧。我又问她为何要考中级口译?她轻松地回答道:“大家都考啊,毕业简历上能多一条。”然后我们都笑了笑,各自忙碌去了。
也是上周,中外管理课上,教授问一位女生如何在求职中证明自己有能力胜任工作。女生毫不畏惧,系统地描述了一个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要准备的各种考级考证,精确到哪年哪月该考过哪项。女生说完,站在那里充满自信,期待老师的赞扬。我看得出,她是一个精明的女孩,她认真思考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和人生,她希望能用满意的考级分数和大把的证书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教授却泼了她一盆冷水:“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些证书基本上都是没用的。”
是的,因为我们从未真正成为自己。学校氛围、家庭环境都在逼迫我们背离自我,走向功利。
古人将“上学”称为“念书”,现在看来,上学是上学,念书是念书,上学的不一定在念书,念书的不一定在上学。走进图书馆,没有人看书,都在忙着刷题。四六级真题、考研真题、公务员真题、各种考证真题……我曾见过一个同学从书架上抱来一本《呼啸山庄》,把从楼下买来的咖啡摆在书旁边,拿起手机拍照,编辑、上传,然后那本《呼啸山庄》翻开都没翻开就又被放回书架,同学回到座位上,掏出了一本厚厚的力学习题集。我猜,那条微博大概是这样的内容:“在一个美好的午后,泡在图书馆安安静静地看一本喜欢的小说,脱离浮躁和尘嚣……”然而,她抛弃的正是安静,身处的依然是浮躁尘嚣。
放假回家,父母会跟你说XXX家的孩子在哪里工作,年薪多少多少万,或者带你出入酒席,见识那些久仰大名的榜样。他们嘴上不说,实际上是在告诉你:将来你要和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强。我并不反对接触榜样,实际上我很乐意这样做。但是,他们的成功是否可以移植到自己身上?他们告诉你的所谓成功方法,只不过是他们走过的路而已,事实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也不知道其他方法能不能通向成功。
你真的在做你自己吗?还是在重复别人的人生?你获得了别人成功的经验,但同时要避免狭隘了自己。因为,路有很多条,都想走又都不想走?那么不如自己另辟蹊径吧。成功真的可以如法炮制吗?我们看电影、读书、看报,获得了无数个成功人士的成功学,你励志要做下一个马云、下一个俞敏洪、下一个Jobs。可是,你要等到什么时候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