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介绍:学长,22考研成功考入暨南大学,本科为二本院校,成功跨专业至暨南大学生态学专业。初试成绩330分以上,617生物学考试超过100分,825生态学考试同样超过100分。学长在复习过程中擅长制定学习计划,整理专业课知识点,对暨南大学617/825的出题模式和解题方法有深入理解。一、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1、选择专业我本科在沈阳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学习,受专业知识和实践经历的影响,我对生态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决定未来从事与生态学相关的研究。2、择校暨南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唯一的一所211高校。暨南大学优越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优秀的研究样本,而且该大学的生态学研究方向正好符合我的理想。3、信息收集渠道通过本科老师的推荐,我还会在网上进行搜索。二、专业课复习617普通生物学1)参考书目①动物生物学部分指定教材:《动物生物学教程》,左仰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②植物学部分指定教材:马炜梁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二版。③微生物学部分指定教材:《微生物学》,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四版。2)试卷结构名词解释 3x10分选择题 1x10分填空题 1x20分简答题共30分论述题共60分3)复习方法我是在五月份暨南大学官方通知换考纲之后才开始准备的。首先我把红宝书上的真题看了一遍,熟悉了一下每个章节的重点和可能出题的方向,再去看书。我第一遍复习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整体过了一遍教材后,我按照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的顺序进行二刷。二刷的主要流程就是根据教材整理知识点,加深理解和记忆,为之后的系统性背诵做准备。二刷结束后整理真题进行练习。暨南大学的生物学每一年的真题都有重叠,所以真题的必须完全掌握。三刷的内容主要为自己整理考点。三本书的内容很多,搭配红宝书的知识梳理和真题,自己总结重点。哪些地方会出简答论述题;哪些章节为重点章节,需要强化记忆。生物学的出题并不像生态学一样灵活,掌握知识点之后就可以尽可能得分。825生态学1)参考书目《基础生态学》,牛翠娟等编,第3版。2)试卷结构名词解释 8x5分(4个中文4个英文)简答题 5x10分辨析题 3x10分论述题 1x20分图像分析题 1x10分3)复习方法生态学的准备我是从4月份开始的,一周的时间把这本书仔细过了一遍,然后根据考纲总结知识点。搭配红宝书进行知识梳理,事半功倍。生态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材上的知识点也很明显。我建议在第一次通读教材的时候结合书中举出的事例(比如:某个物种或某个物种的某些习性)进行理解性学习,拓宽视野强化记忆的同时,也利于进行简答和论述题答案的填充。在进行每一章的学习时着重记忆专业名词,红宝书上所有的名词解释和对应的英文翻译必须熟背。基本掌握名词解释和对书中内容大致了解后,可以开始看暨南大学历年真题(红宝书上有总结),尝试用自己的理解作答,熟悉暨南大学生态学的出题思路。暨南大学生态学试卷的特点是出题灵活,涉及范围宽泛,需要对知识有一个很好的掌握和应用。在解题过程中我建议先在草稿纸上写出主要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发散,尽量全面且有条理的作答。三、公共课复习政治1)前期政治的复习时间不需要太早,我是从7月开始准备的,视频课程看的陆寓丰(腿姐)的基础课,配套资料用是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暑假在家的时间跟着腿姐过完了整个政治的基础知识点,在听完了一个章节的课程之后可以做相应章节的练习题,整理出一个错题本,标注相应知识点。9月中旬之前做完第一遍1000题,过完一遍精讲精练。如果准备时间稍晚,可以只听马原部分,理解对知识点的背诵有很大帮助;其他部分可以在刷题中巩固基础。尽量在9月中旬之前做完第一遍1000题,过完一遍精讲精练。2)中期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根据自己整理的错题,总结自己的薄弱点,强化知识掌握,为接下来的刷题做准备。3)后期10月中旬到肖4出来之前,1000题二刷,米三、米六、腿四、肖八的选择题要完全掌握。等肖四出来之后先把选择题完全掌握,然后根据网上考研博主(如空卡、小松)整理的答案背诵主观题。通常只需要记忆几句观点,然后分条作答,用文本内容进行填充。英语1)单词和刷题英语的复习,我建议从决定考研的时间开始背单词,并且一天也不要停。因为我的英语能力不强,所以从3月就开始准备了。我买了英语一2004-2021年的真题搭配手译本,刷完一年的题就开始填相应的手译本强化记忆。时间没那么充裕的话可以不用手译本,但第一遍刷真题一定要精,多花时间在阅读文本、每个选项的选择上,作文可以不练。单词的记忆也会根据刷题变深刻。第一轮刷题结束后可以准备着手第二轮。第二轮刷题最好先跟某个英语老师,我备研期间跟着颉斌斌老师整理思路、学习解题技巧好如何抓住关键词并通过对比选项得出答案(对比选项选择答案真的很有用)。建议听完老师的课之后再刷题。在10-11月老师会总结出作文模板,根据老师的模板每天练习最少两次,一直到考研当天。真题最少刷两遍,如果时间有富余,可以看看自己错误率较高的题,进行重点练习,还可以再锻炼自己用的不熟练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和作文模板同样可以用于英语六级。我在考研备考期间一次通过了英语六级。
2)心态调整
众多朋友向我反映,由于英语错误率高,导致心态受到影响,抗拒做题和背诵单词,最终未能取得理想成绩,实为遗憾。
在解题过程中,大家不应畏惧错误,也不应因错误而自我否定。错误的发生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庆幸这些错误发生在练习中,我们只需加强学习并改正,力求在考试中避免重复。因此,不要害怕犯错,也不要被打击信心,带着不屈不挠的决心认真学习,英语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三、时间规划
3月-4月
- 生态学一刷、英语单词、英语一真题
5月-6月
- 生物学一刷、生态学整理、英语单词、英语一真题
7-8月
- 政治基础+刷题、生物学一刷、英语单词、英语一真题、生态学二刷
9月-10月
- 政治刷题、生态学三刷+背诵、生态学真题、生物学整理、英语单词、英语一真题
11月
- 政治刷题、生态学最后梳理、生物学三刷+背诵、英语单词、英语一真题
12月
- 政治主观题背诵、生态学巩固、生物学巩固、英语单词、英语一真题
五、推荐资料和课程
推荐资料
- 考研校生态学红宝书
红宝书中的名词解释、历年真题是复习过程中的必备材料,对梳理知识点、进行真题模拟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617的笔记和总结可以让我迅速理清知识脉络并进行背诵,825生态学的学习指导、课后习题、期末试题强化了我对生态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六、心态调整
在备考期间,感到崩溃和焦虑是正常现象,需要及时通过自己的方式释放这些情绪。生物学的知识点繁多且难以记忆,生态学的知识点相对简单但出题灵活,政治和英语带来的压力也不容小觑。我的建议是适当放松,如果休息能让你以更高效的状态学习,那么不妨尝试劳逸结合,学习三四个小时后休息一两个小时,散步或运动。
在备考期间,如果能找到一个互相督促的研友,那将是极大的帮助。备考期间不要给自己施加过多压力,强烈的情绪波动会影响学习效率,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稳步前进。把痛苦的时间用来默写知识点。
七、复试
线上复试流程为:PPT讲解+英语问答+PPT答辩。
注意事项:
1. 对老师的提问礼貌回应。回答问题时说“谢谢您的提问”,回答结束后说“我的回答完毕,谢谢老师”。
2. 回答问题时最好分条作答,显得回答有条理和逻辑。
3. 对自我介绍和科研经历要完全掌握。
4. 尽量了解自己选择专业方向的前沿热点,引用时能让老师印象深刻。
5. 英语提问环节尽量用简单、好记的句子回答,避免专业英语错误。
6. 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尽量引导到自己熟悉的知识点回答,并在回答结束后感谢老师的指正。
7. 保持自信、微笑,着装整洁,良好的精神状态会给老师留下好印象。
复试课程
初试成绩公布后,我报名了暨南大学考研校的考研班。在越学姐的帮助下,我修改了自己的PPT,润色了科研经历,学姐针对PPT内容和演讲稿提出了修改意见,并耐心为我讲解。在完成PPT制作后,学姐帮助我梳理了生态学的知识脉络,划出重点,并指导我可能的英语问题,提供了高频英语专业词汇。
在学姐的指导下,我了解了生态学的热点前沿,为复试中回答老师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复试前还有模拟面试环节,帮助我发现自身问题。复试课程对我成功上岸起到了很大帮助。
学长碎碎念:
没有任何指导的跨考难度很大,在不了解题型和出题侧重点的情况下,自己也会感到焦虑。我很庆幸能在暨南大学考研校的指导下学习。红宝书帮我梳理好了知识点和出题侧重点,让我有针对性地练习。在复试班的学习体验也很棒,小方学姐关心我的听课感受和效率,越学姐耐心解答给了我很大帮助,小七擅长沟通,能把课程安排得井井有条。感谢所有人的帮助,也感谢自己的努力。
希望各位学弟学妹都能金榜题名,不辜负自己的努力!
建议
(1)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每个人的最适合的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经验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大家走弯路,但适合学长学姐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比如,我的英语水平较好,所以没有听机构的课程,但如果你的英语基础不好,选择合适的课程可以帮助你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2)身心健康很重要
因为渴望所以我们全力以赴,但在奋斗路上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比如,我在备考前期尝试过像大部分人一样学到晚上十点半。但我渐渐发现这种作息并不适合我,我效率最高的时间段是早晨和上午,从午睡后开始,效率就逐渐下降了。因此,我将作息时间调整为早晨五点起床,晚上九点上床休息。
再者,心理状态也影响着备考效果。有些人适合和其他人互相监督,有些人却适合跟随自己的节奏。
你的努力和汗水不会欺骗你,时间更不会。如果真的足够渴望,那就带着希望勇敢地向前冲吧!它终将不再是未来的路,而会成为眼前的路,会变成脚下的路。相信明年的这个时候,收到好消息的一定是你!
23考研的小伙伴们,如果你们自制力不够又没备考经验,属于考研小白,学长比较推荐大家报班,一方面有人陪着你为你答疑解惑,另一方面还可以监督你学习,提高自制力!
《宏观经济学》(第九版)——曼昆著
复试、分数线及录取详情
2021年复试分数线:373分
录取情况:参加复试21人,统考录取14人,最低录取分数线373分;
2020年复试分数线:370分
录取情况:参加复试15人,统考录取9人,最低录取分数线375分;
考试形式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满分150分,分值比例:微观经济学约50%,宏观经济学约50%
四、题型比例:选择题约25%,计算题约40%,分析题约25%,其他题型按需设置(约10%)
备考经验
数学三
资料
书:《汤家凤接力题典1800》、《汤家凤强化是套卷》、《李林终极预测4套卷》、历年真题;
视频:汤家凤基础强化和冲刺课程,汤家凤老师会在一直播直播上课,武忠祥选填技巧;
方法:基础薄弱的可以选择汤家凤,基础较好的可以观看张宇和李永乐等老师的课程。
我选择汤家凤除了本科数学基础不扎实之外,还因为听他的课不会感到困。一定要多做题,整理错题和总结解题方法。
时间规划
我是跟随汤家凤的步伐学习的,但我的进度比他慢很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6月:打好基础,先学习高数,然后是线性代数,最后是概率与统计;
7-9月:强化,练习套卷,可以开始做真题;
10-12月:冲刺,限时训练模拟套卷和真题。
英语一
资料
书:历年真题!作文可以购买潘赟的《九步搞定考研英语高分作文》;
视频:唐迟阅读,唐静翻译,石雷鹏作文,新题型和完型可以任选哪个机构的课程;
方法:阅读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把握好,先看题目再读文章,不要跳过段落,标注生词并记忆。新题型根据七选五、排序等类型进行练习,主要靠逻辑。大作文根据文化、教育等考察方向进行笔记整理和默写,整理出自己的写作模板。小作文根据书信、告示等类型进行学习。翻译一定要背单词和英译中规则,直接翻译划线句子。完型留到最后写,也是要多背单词和短语。
时间规划
单词要一直背到上考场:真题单词;
6-9月:阅读(历年真题和唐迟阅读视频课);
10-11月:第二轮阅读+翻译(唐静)+作文(石雷鹏)真题;
11-12月:新题型+完型。
政治
关于政治:
①复习时间:建议10月初或10月中旬
不要觉得惊讶,其实并不晚。我看了很多经验贴,大多建议9月份开始准备政治,一开始我也这么打算,但因为数学和专业课学得还不是太好,就一拖再拖,最后是到10月中旬开始,当时的心情是又担心数学和专业课,又担心政治会不会太晚,很焦虑,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去看政治视频,用软件开到“×1.8”倍数去看,看完视频就做对应章节的习题,发现还不错,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然而我身边的同学,他们早早就开始准备了,最后我再去问他们还记不记得之前学过的内容,他们都笑着说又忘得差不多了。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有那些准备得早,最后考高分的,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其中大部分人都是看了又忘了,还不如你到10月份左右再开始,把中间这一个月的时间再去巩固自己的数学或者专业课,性价比更高。
有同学会问为什么10月份准备不迟呢?首先考研政治题型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选择题只用选ABCD,属于理解记忆;简答题属于理解背诵。简答题最后一个月直接背肖秀荣四套卷和肖秀荣八套卷就行;选择题,前期看视频,了解考研政治的一个基本框架和知识点,中期刷肖秀荣1000题,后期背冲刺资料,全程配合做些笔记,把一些零散的但是常考的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方便后期看,时间完全来得及,这是从题型来分析的;从记忆力方面来讲的话,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平常上课我们一般都不会怎么记老师在课上讲的东西,但是邻近考试两三天,我们的记忆力却出奇的高,而且记完了就上考场,而且还不容易忘,神奇吧,而且相当给力。所以从考研政治题型、时间有效配置、记忆力这三个方面来讲,10月份或者10月中旬开始完全可以。
Ps:如果对自己记忆力和理解力没有太大自信的话,可以忽略我讲的学什么学出去玩!
②复习资料:
前期:《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
中期:《肖秀荣1000题》
后期:《肖秀荣四套卷》、《肖秀荣八套卷》、《冲刺背诵资料》(徐涛、腿姐、肖秀荣)
③复习方法:
前期:《知识点精讲精炼》+视频+《知识点精讲精炼》对应章节习题
中期:回顾已复习章节+《肖秀荣1000题》(需要做两遍,第一遍标记自己错误的题目)
Ps: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前期和中期可以放在一起弄,为什么呢?《肖秀荣1000题》做太早,以后印象会不深刻,等回过头再来看的时候,怎么错的都不知道;做太晚,也就是在前期搞完以后,基本上前面学的又忘得差不多了,做题也没有效果;根据每个人的记忆曲线,一般学过东西以后,在1、4、7、15再回过头去巩固更有助于理解,所以可以在前期对应章节学过以后的第二天做《肖秀荣1000题》,比如今天学了第一章,明天做对应章节的《肖秀荣1000题》,再之后,每次花几分钟看看自己做错的题,效率更高,记得更牢;等所有章节的《肖秀荣1000题》做完以后,再开始《肖秀荣1000题》第二遍,绝对是不一样的感觉。
后期:《肖秀荣四套卷》和《肖秀荣八套卷》、《理解背诵冲刺资料》
a、选择题:《肖秀荣四套卷》和《肖秀荣八套卷》选择题:给自己掐表做,给自己打分,错误的地方一定要去弄懂+理解记忆冲刺资料
b、简答题:属于理解背诵、不需要每个字都背下来,但是要有框架,分点记,每个点都有对应的关键词,这样就算没记全,答题也知道方向和框架
专业课
(暨大803西方经济学)
资料
书:《曼昆宏观》、《平狄克微观》、《尹伯成绿皮书》
课程:郑炳暨大定向课和热点
方法
没有经济学基础的可以先学习高鸿业版的微宏观,习题可以不做,然后再学习曼昆宏观和平狄克微观,习题一定要做熟练。目录一定要熟悉,以便形成知识框架。
建议自己整理笔记,网上的笔记不一定适用,而且光背别人的东西还不如自己整理。写完课本后习题后,要写尹伯成绿皮书,尤其是选择题。
最为关键的是历年真题,考生们可以登录暨大研招网免费下载这些真题,务必进行反复练习和模拟。
**时间规划**
尽早开始准备,越早越好。
- 6-9月:深入研读教材,至少复习两遍;同时完成习题并整理错题。
- 10-11月:回顾错题,加强记忆薄弱的知识点。
- 11-12月:进行模拟考试,查找并弥补知识漏洞。
**考研真题**
803西方经济学(2019):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在以纵轴衡量产量,横轴衡量劳动投入的坐标系中,平均产量等于( )。
A. 总产量曲线切线的斜率
B. 从原点向总产量曲线所引射线的斜率
C. 边际产量曲线切线的斜率
D. 从原点向平均产量曲线所引射线的斜率
2. 生产函数为Y=L+2K+5,则有( )。
A. 规模报酬递增
B. 规模报酬不变
C. 规模报酬递减
D. 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
3.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已知某厂商的产量是500单位,总收益是200元,总成本是800元,固定成本是200元,边际成本是1元。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它应该( )。
A. 增加生产
B. 停止生产
C. 减少产量
D. 以上措施都可行
4. 对于一个自然垄断者,政府的最优管制政策是( )。
A. P=MC
B. P=AVC
C. P=ATC,但P>MC
D. P
一种辛勤耕耘后的收获感,那份踏实与成就,并不伴随狂喜,自然也没有在朋友圈分享,而是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毕业论文的撰写中。
因为我深知,成功上岸只是新篇章的开端,前方的道路依旧漫长。在此,祝愿所有考研人都能如愿以偿,享受上岸的喜悦!
——暨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考研心得分享
作为四跨考生(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跨届),压力巨大,直到前几天复试名单公布,才真正松了一口气。我本科就读于二本工科院校,2011年毕业后工作了一年,便决定跨考暨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初试成绩:政治61分,英语71分,量子力学115分,普通物理128分,总分375分。
一路走来,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与鼓励,无以为报。因此,我希望能分享一些心得,虽不能称之为经验,但愿能作为这段时间的总结或教训,传承这份助人为乐的精神,希望学弟学妹们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我本科就读于一所不出名的二本院校,所学工科专业冷门,个人感觉四年所学甚至不如技工丰富,总之不堪回首。因此,我决定考研,又因个人对物理的喜爱,便选择了理论物理专业。然而,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原因有三:一是感觉考试难度大,跨考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时间不够;二是像一般同学一样,多年的学习让我渴望了解工作后的生活,想亲身体验一番;三是农村出身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总希望能尽早为父母减轻负担。看似都是理由,实则都是借口,考研的关键在于坚持。工作了大半年后,发现工作与之前想象的大相径庭,复杂的人际关系,微薄的工资,第二年4月份,我毅然决然地辞职了。
——生活篇
考研并非拼智商,而是毅力。至少我考的专业(理论物理)是这样的,至于其他高端学科,是否拼智商我就不清楚了。首先,要明确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前景,还是为了从事学术研究,或是仅仅为了获得学历,或是因对本科专业、学校不满而想要改变背景。无论目的如何,都要说服自己,使其成为支撑自己不懈努力、在茫茫学海中坚持下来的动力。考研之路颇为艰辛,每日三点一线的生活——图书馆、食堂、宿舍,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然而,人是感性的动物,不能像机器一样长时间高强度学习,适当的放松十分必要。我每周至少会抽出一天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时间安排要灵活,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时要踏实,玩耍时要尽情。如果觉得看书累,可以听听英语,或者放着背景音乐学习。午休很重要,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休息好,才能保持高效的学习效率。
——政治篇
个人感觉政治过线即可,如果所选专业对总分要求不高,那么把太多精力放在政治上实在有些可惜,不如将时间放在专业课或外语上。我从10月20号左右开始看政治,平均每天2小时。大纲感觉任一会好些,红宝书太容易让人犯困,其实完全是个人喜好问题,能看下去就行。感觉看一两遍即可,多看无益,理解思路即可,不要死记硬背。细节不是考试的重点,而且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背。有时间可以做做《肖的1000题》,感觉时间不够的话不做问题也不大。以下是重点:肖的最后4套题和任的最后4套题最好能看熟,选择题要看,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大题目要自己不看答案能知道写什么就好,起航的20天20题也可以看看,但重点是4套题。肖的去年好像命中两个大题,其中一题材料基本一样。时政只是考试前一天晚上看了半小时,第二天考试命中两个选择题(只考两个,一个单选一个多选),用的是肖的时政,好像书中都用黑体字比较出来这两个考点。所以时政要看,但不要花费太多时间,考前一两天看上一两遍即可。报班纯属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看时间也挺浪费时间的,没有什么用处。只要看书做题即可。政治大题目还有个秘诀就是自己要工整地写满答案纸,感觉和题目沾边的知识点就大胆得分写上去,写错了不扣分。据说老师没那么多时间看答案,看写得满满的不是很跑偏就会给一个不错的分数。
——英语篇
我的英语基础薄弱,六级未过,尤其工作近一年后,背单词更加吃力。但有个朋友更厉害,四级考了10次都没过(本科+研究生考到毕业),而考研英语却考了60分以上。所以基础差不是问题,问题是能不能坚持。考研英语单词是突破点,真题是核心,作文是重点。单词必须每天都要背,网上有很多背单词的攻略大家可以试试。单词我用的是新东方《乱序》,和政治的《大纲》一样,没有什么好不好,自己喜欢就好。
真题大家都推荐《黄宝书》,感觉还不错。复习时要以真题为主,天天做真题,不要关心正确率,关心的是解题思路,刚开始错很多也没关系。
——量子力学篇
国内各个版本的量子力学教材我都看过。曾谨言的《导论》,钱伯初的书,哈工大井孝功,周衍伯的也翻过。虽然很多大牛都说曾的书很烂,都强调诠释,但个人感觉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计算方法才是要点,考试中不会问你诠释的。你需要理解的东西很少,只要会运算就行了,理解的事情放在以后吧。对于考研来说,最好的教材当然是曾谨言的《导论》,曾的《教材》比导论的内容稍少,而卷一内容稍多。所以这三本书基本内容差不多。
然而,曾的书也有不太完善的地方,角动量和微扰这两处写得不好。相比较下,钱书的角动量写得简洁明了,井书的微扰写得比较清晰,但写得比较深入,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看。国外的名著如朗道的《非相对论量子力学》很厚的一本,看了一两百页就没耐心看了,狄拉克的《量子力学原理》全英文也没看,感觉这些名著对于考研帮助实在不大,有时间还不如多做做题目。习题首先要把导论后面的课后题做完,市场上有卖习题答案的,一本好像是孙婷雅写的,但感觉排版很乱,翻来翻去很烦,所以不推荐此书。感觉科大的张鹏飞的《量子力学学习指导》不错,前面对量子力学知识的梳理(基本以曾书为纲)会学习量子力学有所帮助。张书不仅仅有导论的课后题,后面还有拓展题,拓展有一定难度,但多看看多练练对培养解题能力很有帮助。下面推荐一本很多学长都推荐的被尊为量子考研葵花宝典的书——曾和钱合著的《量子力学习题剖析》。此书对于量子力学的计算能力提升大有裨益,你会发现好多学校的考研试卷会在此书上找到影子。如果把此书看完以后,再做真题不管是哪个学校的都很少会遇到没有思路的情况。
下面谈谈南大的量子力学。感觉南大是个奇葩,2011年以后卷子风格就变了。第一题考了几年的问答题,近几年是以英译汉或者汉译英这种形式考的,一题三个小问,每小问10分,共三小题。由于是跨专业平时也没有很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总觉得这方面的题目不会考三年吧,结果就杯具了,2013年考试中Superposition...
原则性地,10分完全是赠送的,却没能拿到,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今年考试涉及狄拉克的相关知识颇多。南京大学的历年真题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在曾谨言的书中、课后题及习题剖析中找到对应,相信其他学校的真题也是类似情况。
关于散射问题,很多学校都不考,但南京大学在07年左右连续考了三年,涵盖了低能情况下的Born近似,以及与全同粒子一起考的情况。因此,复习时不能忽视这部分内容。近三年的题目据说是由南大的“高量哥”出的,题目颇为诡异。11年和12年的最后一题几乎完全相同,考察的是相对论中微子运动(无质量粒子的狄拉克方程)韦尔公式。11年考察的是二维情况,12年考察的是三维情况,如果11年的题目掌握了,12年的题目基本上能得满分。不知道出题人为何会连续考这样的题目,一个超纲且完全没有区分度的题目为什么要连续考两年。12年的倒数第二题,考察的是相对论薛定谔波动方程。这两题在曾书卷二的相对论量子力学部分可以找到答案。尽管高量哥不承认,声称不算超纲,但个人认为考这类题目实在没有水准。13年的题目保持了近年来的简单风格,但最后一题难度较高(个人感觉),据说是一道南大课堂上讲过的原题,本校优势明显。
山大陈鄂生的《量子力学习题与解答》包含了暨南大学1992-2010年量子力学的答案,对于考研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参考资料,至少要将真题全部看过。
普通物理
有些学校规定普通物理和高数只能选择一门,个人感觉普通物理更容易考高分,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自己要把握好。关于教材,官网推荐的是程守珠的书籍。感觉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内容充实,简洁明了。清华的张三和南大的普通物理我也看过,相对论部分比程的书更丰富,但南大不考。新概念的普通物理我也看过,内容较多。还有一套不错的教材是科大出的普通物理,虽然有些老旧,但问题不大,因为普通物理的发展近年来并不大,且不会体现在考试中。感觉普通物理的教材都差不多,看多了也没太大好处,可以用程的书或者科大的教材,或者自己学的教材也可以。其实没有必要拘泥于推荐书籍,适当多看看其他书籍也是有好处的,但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在07年左右,南大考试的难度达到了高峰,近年来逐渐变得简单,没有复杂的思维过程,也不需要复杂的计算。三个小时的考试,相信很多同学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把能做的题目做完。到12年,很多同学会问还能有更简单的题目吗?13年我们看到确实有。10道题目浓缩为8道,题目基本上高中水平就能解答。只有最后一题较难,由于没有图说明,再加上在普通物理中很少涉及量子方面的内容,所以一直没有理解题意。考试后,一个南大的同学告诉我,原来考的是光自选。和量子考试一样,最后一题都是考光子自选角动量。13年还考了AB原理,当然知识考察的是现象解释,没有深入考察,其他题目基本上是高中水平。南大大四有一门课叫《普物综合》,虽然我没有时间去听,但一个南大的同学给了我讲义。
复试
理论物理复试的题目是《热力学统计物理》,推荐阅读汪志诚的书和习题。考试难度不大,我之前没有学过,全自学的,在五月份左右看了两遍书,习题还没来得及做,其实看书只是为了安心,完全可以留在初试过后再看。复试的时候准备了10天左右,没有找到好的课件,就只看书。把书上的公式老老实实地推导几遍,习题多做几遍。考试的重点是热力学,就不细说了,没什么难的。统计物理的重点是玻尔兹曼统计、波色统计和费米统计。只要基础知识掌握好,考试就没有什么困难。
关于面试,有人说好学校都歧视外校的,不喜欢非985、非211的学生。这种现象肯定多少是存在的,如果分数差不多的学生一个是985,一个是非985,给谁都会偏向于选择985的考生。然而,如果你比他考分高出一二十分,老师就会慎重考虑选择你还是他。如果你比他多三四十分,你就很有优势了。这个问题无论哪个学校都会存在。考外校的考生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分数上要有压倒性的优势,否则很容易悲剧。面试还算顺利,老师一听说我是跨专业考过来的就没难为我,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复试的时候切记不要装懂,因为不会时老师会把问题简化引导你解答。老师本来面试就很累,如果你不会装懂,肯定会让老师心烦,留下不好的印象。问了我弹簧振子能级、微观状态和量子bose统计的问题。因为跨专业,不太会聊,问题表述得不太好,这也是我一开始就预见到的。所以说初试一定不能马虎,刷高分数才是王道。
总结
愿考研的学弟学妹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