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9月19日】
1.下列选项中,与“李宁和刘翔是运动员”的判断类型词相同的一项是()。
2.下列选项中,对“小李并非既懂英语,又懂日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下列有关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高创造力的人智力水平高于一般水平
5.对同一问题探寻出更多不同类型的答案的特征反映了发散思维()。
6.集体讨论,集思广益的思维训练法被称之为()。
7.一般情况下,获得最佳动机效果的学习水平,属于()最佳效果动机水平。
8.在奥苏贝尔的内驱力理论中,促使儿童为提高自己的地位而不断增长能力的内驱力是()。
9.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10.【简答题】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2022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参考答案(10月17日)
【1.1元】知识点快记手册|【1.1元】考前模拟卷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爱学生的基本要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题干中的孙老师对晓茜的“批评”,反映出了孙老师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B项正确。
选项A,保护学生安全是要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身心健康。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老师对学生人身安全及身心健康的关注,排除。
选项C,善于探索创新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新的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认真备课上课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准备,完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行为规范的内容。教师行为规范中规定教师的人际行为规范要求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对象,都要注意作为教师应有的行为,学会与各种人员相处时的态度和技巧。现代教育观点提倡教师要具有合作的精神和素养,这是教师劳动合作性的体现,也是新时期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教师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切勿相互嫉妒和对立,要以学校的工作、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为大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愉快合作,共同提高。本题中新人职的老师向经验丰富的张老师借教案上课,张老师拒绝并说道:“我的教案不一定适合你,这个周末我们一起来探讨。”表明张老师作为资历老的教师,对于新同事的请求,采取适当的帮助方法,让新同事明白教学是需要因材施教的,是要在平时相互学习和研究的一种教育活动。A项正确。
选项B,张老师和新同事约定周末一同探讨,体现了他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C,教师之间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但这种竞争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题干并没有表现出张老师缺乏良性竞争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在终身学习理念下,不断进取,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教师要认识到终身学习的意义,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以胜任不断发展的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的这些举动对学生都有榜样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要通过严谨治学,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导师。题干中50多岁的胡老师多次拒绝学校要他参加的暑期培训,这表明胡老师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A项正确。
选项B,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严慈相济,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理性的爱,是为学生着想的爱。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C,诲人不倦是指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传授知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师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严谨治学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学习和对待自己的学习两方面。对待学生的学习即是传统上对待工作的态度,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耐心细致,不敷衍塞责。与题干不符,排除。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制约,这包括了:①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②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相互制约;③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二是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
选项A,社会制度属于社会的范畴。
选项B,政治经济制度属于社会的范畴。
选项C,文化也同样属于社会的范畴。
选项D,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教育的功能之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而怎样促进人的发展,首先涉及对人的正确认识,只有在这一前提和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人的发展观。
综上所述,选项ABC都属于社会的范畴,三个选项属于同一个范畴,此题又是单选题,故本题选D。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选项A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选项B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选项C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层次之分。广义的教育目标概念是指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这种要求明显地表现出层次性,如国家教育目标、学校教育目标、专业教育目标,课程教育目标等,这种要求包括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包括人才培养的数量和结构要求,这就构成了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发展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等。这种要求还可分总的要求与分类、分阶段要求,这就构成了教育的总目标、子目标和德、智,体,美诸育的分类目标等。狭义的教育目标是指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其总目标通常被称为教育目的。
选项D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题干中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目的作为培养人的总要求,内在地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教育对象发展的素质,反映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说,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上。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家庭教育的特点。
选项A,先导性指的是个人接受的第一项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导师。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言行,从小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
选项B,感染性是情感的一种特性,指的是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能够激发他人产生相同或相关联的情感。
选项C,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是家长有效教育和影响孩子的重要基础,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选项D,针对性是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孩子自出生起就与父母共同生活,因此只要父母能全面细致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就能做到“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
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选D。
7.【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校教育的起源。在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由此产生,教育从社会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形态。在奴隶社会初期,学校教育就已经产生。故本题选B。
选项A说法错误。选项C、D为干扰选项。本题选B。
8.【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故本题选C。
选项B,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选项A、D为错误干扰选项。本题选C。
9.【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选项A,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着教育目的。
选项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2)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4)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选项C,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选项D,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体现在:(1)对教育的动力作用;(2)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科学的轨道前进。
题干中,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政治经济制度,故本题选A。
【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了斯金纳的学习理论。A选项,惩罚是指通过施加不愉快刺激或者剥夺愉悦刺激来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题干中“把错题重做10遍”即为呈现不愉快刺激,旨在减少作业出错的行为,因此答案为A。B选项,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加行为反应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选项,自我强化是指个人根据强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或生活,每达成一个目标就给予自己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直至最终目标完成,与题干不符,故排除。D选项,负强化是指撤销一个不愉快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故排除。BCD为干扰选项,故答案为A。
【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界定:“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是首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性。因此,本题选C。A项《教师资格条例》是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制定的。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2006年9月1日起实施。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是教育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ABD与题干不符,故本题选C。
【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题干中老师“有偿家教”、“迟到”、“缺课”并且“多次批评教育无效”,故应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本题选C。A项中,题干已提到多次批评教育无效,故不符题意。B项和D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未涉及到该内容,为干扰选项。ABD不符题意,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