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务员政审的具体流程详解
公务员政审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一旦政审不通过,则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今天,我们将探讨公务员政审的相关内容,具体流程如下:
通常情况下,由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官员亲自到考生原所在单位或档案管理单位进行考察或直接调阅档案。公务员招考的政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方法:
一、考生填写《考生情况登记表
一旦考生确定进入考察环节,需向招考单位提交网上下载的《考生情况登记表》。在表格中,考生需如实填写本人思想政治、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等内容,以便政审人员全面了解。
二、考察小组对考生进行组织考察
招考单位人事部门或地方有关政府的人事、组织部门将派遣两人以上的考察小组,到考生所在单位(学校)召集同事(同学)、领导(老师)等有关人员,以及考生本人,进行座谈或个别面谈。通过与人交谈,了解考生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并听取大家对考核对象的意见。
对应届毕业生的考察,还需听取所在院校班系、毕业分配办公室等意见,查看学生档案,并到考生家庭主要成员的单位或街道了解他们的现实表现及历史情况。对社会其他人员的考察,需向考生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派出所、居(村)委会等了解情况,查阅考生档案,并由其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出具个人表现的证明材料。
三、审核考察结果和写出考察报告
考察结束后,考核小组将根据考察情况,按照考核标准进行测评,并写出考察报告,提出考察结果意见。最后由考核工作班子审核,再集体研究后确定考核结果,并由用人单位负责通知被考核者本人,决定是否录用。公务员招考的考察和政审期一般为60天,自公布考察和政审对象名单之日起计算。
各地区政审内容基本相同,一般程序如下:
1、主管局派人到你单位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相关情况;
2、调查你的档案中是否有受处分及刑事处罚的纪录。
以上即为公务员政审的具体流程。
二、公务员政审流程梳理
1、提供毕业证书原件、人事档案存放地。
2、提供户籍证明材料(户口复印件)。
3、提供本人的现实表现证明材料(应届生由学校及当地派出所出具、历届生由户口所在地的村、社区、街道及派出所出具)。
4、父母亲、配偶、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叔叔、姑姑、舅舅、姨、岳父母(公婆)所在单位、村、社区、街道出具现实表现证明材料及所在地派出所的政审材料(非警察类只需开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即可)。
5、国家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符合政策规定,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7、公务员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
三、应届生公务员政审流程解析
1、考生填写《考生情况登记表
一旦考生确定进入考察环节,需向招考单位提交网上下载的《考生情况登记表》。在表格中,考生需如实填写本人思想政治、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等内容,以便政审人员全面了解。
2、考察小组对考生进行组织考察
招考单位人事部门或地方有关政府的人事、组织部门将派遣两人以上的考察小组,到考生所在单位(学校)召集同事(同学)、领导(老师)等有关人员,以及考生本人,进行座谈或个别面谈。通过与人交谈,了解考生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并听取大家对考核对象的意见。
对应届毕业生的考察,还需听取所在院校班系、毕业分配办公室等意见,查看学生档案,并到考生家庭主要成员的单位或街道了解他们的现实表现及历史情况。对社会其他人员的考察,需向考生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派出所、居(村)委会等了解情况,查阅考生档案,并由其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出具个人表现的证明材料。
3、审核考察结果和写出考察报告
考察结束后,考核小组将根据考察情况,按照考核标准进行测评,并写出考察报告,提出考察结果意见。最后由考核工作班子审核,再集体研究后确定考核结果,并由用人单位负责通知被考核者本人,决定是否录用。
四、公务员政审流程概览
公务员政审流程包括考察谈话、审查档案和提交材料。
公务员政审工作通常由招录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2人组成一个考察组对被考察对象(考生)进行考察。选调生和人才引进等人员的考察由组织部统一组织。
1.应届生的谈话。两个地方:学校和户籍地村居(社区)。
一是到大学与辅导员、老师和同学谈话。二是到户籍地村居(社区)与邻居和村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谈话。
谈话内容:你和xx同学什么关系?怎么认识的?请聊聊xx同学思想/性格/品德方面怎么样?在校期间学习情况怎么样?同学师生关系如何?有没有违纪受到过学校的处理?等等等等。
2.在职人员的谈话。两个地方:工作单位和户籍地村居(社区)。
一是到工作单位与领导、同事谈话。二是到户籍地村居(社区)与邻居和村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谈话。谈话内容和上面基本一样。
3.待业人员的谈话。一个地方,户籍地村居(社区)。
参与谈话人员由被考察人召集,人数要求5-6人。谈话一般不会出现谈话人反应被考察人不良情况的情形,因为人是由被考察人召集的,肯定都是找些和自己关系好的参与谈话。
考察组一般会提前和被考察人确认谈话地点(学校、工作单位和居住村居社区的具体位置),然后告知被考察人什么时间去什么地方进行谈话,请被考察人协调一间会议室并通知参与谈话人员准时参加。
上述考察方式主要是面审,下面涉及到无犯罪记录证明等材料时会用到函审,而对于留学人员的考察方式主要就是函审和电审。发函委托外交部、教育部门提供被考察人现实表现材料。电话等方式与被考察人老师、同学进行谈话。
审查档案,作为考察工作的关键环节,至关重要。政/审过程中,大部分问题往往都源于这一环节。以最常见的年龄问题为例,档案中不同材料所记载的出生年月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在审查档案前,用人单位通常会先行与被考察人核实档案的具体存放地点。大学生的档案通常保存在学校,若需迁出,则一般迁移至户籍所在地的人社/局下属的人才服务市场。而对于在职人员,其档案则保存在工作单位或人才服务市场。
审查档案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检查档案内容是否真实;其次,确保资料是否完整;再次,审查记载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是否合理;最后,还需关注是否有可能对录用产生影响的因素。在档案审查中,我们需重点关注“三龄两历”,即年龄、工龄、党龄以及学习经历、工作经历。
审查档案是考察的重中之重,政/审大部分问题都是出在审查档案环节!比如最常见的年龄问题:档案中不同材料记载的出生年月不一致问题。
用人单位一般会提前和被考察人确认档案所在地。大学生档案一般在学校,如果迁出,一般迁到户籍地人社/局下的人才服务市场。在职人员的档案在工作单位或者人才服务市场。
审档案的原则是看内容是否真实,资料是否齐全,记载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是否合理以及事后有影响录用的情况。档案重点审查“三龄两历”,也就是年龄、工龄、党龄和学习经历、工作经历。
在此过程中,如涉及到费用问题,请根据以下浮动范围进行调整:上浮10%后的价格为原价的110%,下浮10%后的价格为原价的90%。